查看原文
其他

刘品新:电子证据辩护五法

【版权说明】本文摘自于“大成辩护人”公众号,首发于2022年12月13日,标题为《大成刑辩精讲巡回论坛第六期——电子证据辩护五法》。
刘品新 |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、未来法治研究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正文


电子证据是指与案件有关能够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数据、信息等,具有虚拟隐蔽性、技术性、两面性的特性,需要从事刑辩业务的律师熟谙掌握运用。


实践中已经有大量案件使用基于海量数据分析规律证明案件的事实。电子数据证据的体积过大,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普遍性地浪费,是当下的现状;而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,为实现电子证据辩护提供了现实条件。


电子证据辩护的内涵展开可分为广义和狭义,广义说为以电子证据支撑实体之辩、程序之辩、证据之辩、政策之辩、情理之辩等;狭义说则为以电子证据启动关键证据的抗辩。


1.电子数据支撑的实体辩护以勘验式审查为主。它系以勘验之术行审查之实,要将“审查”与“勘验”合并处理,形成以“勘验”支撑“审查”的方案。将电子证据介质当做现场进行勘验取证,获取无罪或罪轻证据,用于刑事辩护。


2.电子数据支撑的程序辩护以再现式审查为主。电子证据可以被看成一个个信息“场”,可以还原案发过程和办案过程,证据法中的“还原案件事实”理论,可以侦查人员不法取证(包括“钓鱼”执法、配侦公司参与收益分成等),为程序辩护奠定基础。辩护律师可以基于电子证据及其蕴含的信息,对办案过程进行有效再现,锁定程序辩护的支点。


3.电子证据支撑的证据辩护以聚焦式审查为主。它系以电子证据为切入,启动关键证据的特殊辩护。实际上电子证据、来源笔录、鉴定意见组成的三位一体构造。刑辩律师应当自动剥离审查过程中无效干扰,紧密围绕影响案件事实认定涉及的焦点问题展开工作,突出表现为聚焦关联性—真实性的主辅骨架进行审查。


4.电子证据支撑的政策辩护以拓展式审查为主。国家产业政策、社会政策(如六保六稳)、司法政策等对刑事被告人的命运有重要影响。电子证据辩护不能局限于电子证据问题本身,而是实施面向外引内联的分析判断,主要是围绕各种有影响政策寻找形形色色的外围证据。


5.电子证据支撑的情理辩护以辅助式审查为主。所谓辅助式审查,是引入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庭审辩护及庭前辩护准备的方式。这一做法有《刑事诉讼法》、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指派、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若干问题的规定(试行)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中的“关于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”为制度基础。


刑辩律师可以聘请专家快速整理某个具体被告人的相关信息,并对具体被告人、涉案单位进行画像,进而找出有利于辩方的情理。
概言之,电子证据辩护呈现的将是符合大数据思维的辩护、完全进攻性的辩护、拥有证据现场的辩护。言之,刑事辩护从电子证据的“现场勘查”开始!


感谢刘老师授权提前推送部分精彩PPT:








以下点击可读:

下午3点 | 刘品新:电子证据辩护五法 | 精彩PPT提前推送

刘品新教授:电子证据辩护的理念、技能与实务

刘品新、裴炜、吴沈括、高艳东:电子证据法与网络法若干重要程序与实体问题 | 樊崇义刑辩论坛第十二期

新媒首发 | 刘品新:行政电子取证,路向何方?

强烈推荐 | 刘品新:网络犯罪证明简化论 | 简"证"反"诈"——评《网络诈骗适用法律意见》
强烈推荐 | 刘品新、张艺贞:虚拟财产的价值证明—从传统机制到电子数据鉴定机制
强烈推荐 | 刘品新:论电子证据的理性真实观
强烈推荐 | 刘品新:论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标准
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将促使监督模式迭代进阶——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品新
刘品新:网络犯罪案件的数字式事实重建
刘品新 翁跃强 李小东:检察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三人谈
刘品新:论区块链证据
刘品新、陈丽:电子证据的连属式审查——以涉企案件为例
吕宏庆、魏晓娜、陈景辉、吴洪淇、刘品新、何家弘:证据真实观的语言哲学思考
刘品新 | 大数据法律监督=纠正“异常”类案+实现“溯源”治理
实录 | 王栋、张吉豫、徐瑾、李红新:APP侵犯知识产权疑难解析
汪珮琳、王铼、刘品新、季美君:网络犯罪可疑交易分析与洗钱犯罪打击
赵宪伟、刘政、徐衍、刘品新、石青川、刘坤、顾伟、陈思远:海量电子证据如何审?
刘品新、张志婧、李鹏、郭树正:如何理解电子证据的多元关联律?——龚某某侵公案的总结与点评
刘品新、黄丽娟、李学军、裴炜、侯爱文、艾行利、石鹏、高显嵩:《电子证据法》的基本思维及品读
刘品新:论区块链证据 | 提前展示的精美课件 | 法大“证据科学春季论坛”第一讲
何家弘、刘品新《证据法学》“大修”至第七版之前言:一起研习证据法学
汪珮琳、王铼、刘品新、季美君:网络犯罪可疑交易分析与洗钱犯罪打击
实录 |电子证据与网络犯罪检察论坛 | 汪珮琳、王铼、刘品新:网络犯罪可疑交易分析与打击洗钱犯罪
刘品新:电子证据法的基本思维
刘品新:电子证据plus规则,绝非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”
刘品新、唐超琰 | 穿透式取证: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法律应对
刘品新、石鹏、高显嵩、张洪铭、安柯颖、侯爱文、彭文昌、王华伟、于冲、朱桐辉 | 周泰研究院电子数据法与网络法研讨观点集锦
新媒首发 | 人大博士生陈丽:电子证据的完整性从属于真实性吗?否
新媒首发 | 孙玉龙:以信息转移为成痕机制的电子痕迹研究
美国的进出口管制政策会影响我们使用数据库吗?

编辑 | 朱桐辉,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,北京大学诉讼法学博士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